放大鏡   | A-    A    A+   |

新城區總體規劃工作坊今(21日)舉行

2012/07/22
圖片一
 

  在去年新城區總體規劃草案第二階段公眾諮詢中,居民最為關注交通系統。研究團隊在規劃草案基礎上,結合民意,展開新城區綜合交通規劃編制工作,並就所涉重要課題,如新舊城區交通聯繫、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等,透過今日舉行的工作坊進行前期意見收集工作。與會者認同全天候通行是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的重要考量,方便居民出行,大多傾向採用隧道形式,並希望盡快開展相關研究及提供數據,同時關注新舊城區的交通連接,建議做好各區節點交通規劃及配套,避免出現交通瓶頸擠塞問題。

  運輸工務司聯同負責此規劃研究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於今日(21日)假澳門旅遊活動中心舉辦工作坊,邀請來自基層、專業、建築業界、交通運輸、青年、文化、保育、社會服務、環保等團體代表,以及部份曾於諮詢提交意見的居民,政府部門代表等逾百人參與,就新城區綜合交通及公共設施的規劃進行討論。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在致詞時表示,新城填海區土地承載著社會很大的期望,但是土地資源有限,不可能解決澳門過去、現在、未來的全部問題,在有限的資源,多元的訴求,眾多的局限中,研究團隊一直謀求如何發揮新城土地的最佳效益,對澳門整體社會發揮最優價值,這不單需要專家之言,也需要凝聚民眾共識,尤其需要社會各界從全局出發思考問題,作出價值判斷,而且新城規劃不能單單著眼於新城各區,更應立足全澳,以及區域角度審視問題,希望透過是次工作坊,各與會者的客觀分析、理性討論,在整體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前題下,在制約中尋找平衡點和出路,建立共識,有助研究團隊編制規劃方案。

  中國城巿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表示,希望通過與澳門專業人士、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門的交流與溝通,共同推進新城區規劃建設走上宜居與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工作坊上,研究團隊介紹了規劃方案的綜合交通,提出以強化區域輻射與合作、提高交通系統的容量、促進新城和舊區聯繫、協調交通與土地利用為目標,構建便捷的雙環雙軸外環道路系統和遠期輕軌系統,全面推行公交優先發展策略。

民意建議澳氹第四通道須全天候通行

  當中,作為雙環雙軸外環道路系統重要組成部份、連接新城A區及E區的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研究團隊指出,其工程方案受通航淨空、航空高度、直昇機航道等限制,並需和周邊路網協調。在去年諮詢,社會各界建議第四條通道應考慮全天候通行及設置輕軌的可行性,結合各種因素,研究團隊就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採取橋樑或隧道兩種形式作了技術分析。

  根據技術分析,為滿足澳氹往來需要,全天候通行是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最基本建設要求,如採橋樑形式,須設置風障,以提高大風下的通行能力;如採隧道形式則不受限制。在通航要求及航空役權限制方面,採橋樑形式則橋下淨空需30米,主跨250米,橋墩設柔性防撞設施,且僅可作單層橋樑設計,而橋樑結構高度不可超過海拔53米;採隧道形式則僅需滿足海底隧道頂部至海圖基準面大於10米,即本澳高程-11.8米的要求。研究團隊強調,不論採橋樑或隧道形式,以及規劃方案內的新城AB區隧道,其建設工程均應減少對現有碼頭運作及航道安全造成的影響。

  此外,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必須做好與新城AB區隧道、整體環道暢順連接,不論橋樑或隧道的連接處均須預留地面開口位置,橋樑形式佔用較多地面空間,對周邊景觀產生較大影響,隧道形式則須在地面空間留設通風設備及開口位置。

  會上,各與會者認同全天候通行是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的首要考量,大多傾向採取隧道形式,建議盡快開展深入研究,如:技術、安全、救災、相關法規、景觀、環保及水文,並從區域角度出發,建議通道除連接新城A區及E區外,增加至港珠澳大橋澳珠人工島的落腳點,以應對日後出現的交通負荷。此外,與會者也關注新舊城區交通連接問題,建議要做好新舊城區交通節點的設置,周邊配套及交通管理,避免出現交通瓶頸。

  研究團隊將根據意見,結合稍後舉行的專家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規劃方案,爭取在今年第四季啟動第三階段公眾諮詢